7個德國護膚品牌的特點

Posted by Beauty Angel on

德國向來以嚴謹低調和科技發達為特點,而其生產的護膚品也一脈相承,同樣擁有較高的質量保證和科技支撐。今日為你逐一分析德國護膚品牌的特點:

  1. 品牌低調

在德國街上、電視、雜誌甚少看見德國本土護膚品牌的廣告。間中會看見美國及法國品牌的廣告。愛國的德國人本身支持德國產品,而德國護膚品有很好的口碑,自然不用大灑金錢在廣告上。對於德國以外的人,真的要細心發掘才知道德國護膚品的好處。

 

  1. 不用明星代言人

你知道你的的護膚品錢都花在那裏嗎?以L’Oxxxl集團對外公佈的2014年度財報為例,最多的費用為廣告與推廣費用與此相關行政等管理費用佔據了50.5%的費用。SK-XX是去年香港廣告費最高的化妝及護膚品品牌,其廣告開支佔整個行業近10%。眾所周知香港的戶外廣告是天文數字,明星代言收費又是天文數字,可想而知你買產品的金錢其實去了廣告而不是產品本身。傳統護膚品牌的層層佣金、媒體廣告預算、明星藝人代言酬勞、等等大筆費用,迫使化妝護膚品公司降低產品成分的價值,以壓低整體成本。相反,低調不買廣告的品牌可以投放更多資金在產品研發、原材料上,產品質素比有名氣的品牌更可靠。

 

  1. 包裝簡單

在實而不華的包裝下,德國產品的包裝好像千篇一律毫不吸引,但其實德國人更注重是產品本身的功效。而到我們手上的產品,真正決定使用效果的,也就是護膚品原料。但可悲的事實是,在很多情況下吸引我們的花巧包裝,其材料價格其實大於護膚品原料的價格!

 

  1. 歷史悠久

德國護膚品很多有五十至一百年的歷史,例如Dr. Hauschka 始創於1935 年,Annemarie Boerlind- 1959年和 Weleda- 1921 年 。而EucerinSchaebens 更加超過一百年的歷史。這些品牌歷久不倒,證明品牌靠良好的產品而維持口碑。

 

  1. 推崇天然有機

德國本土護膚品牌推崇天然無添加,產品也以有機和天然植物成分為特點。寫着 “bio” 的產品是指產品在生產加工過程中都儘可能用綠色少污染的方式,對環境造成最小的侵害,

德國護膚品因天然無添加和偏愛使用植物成分所以十分溫和,而溫和的潛台詞就是見效慢。亞洲的護膚品強調快速改善,可以在很短期內讓皮膚有很大的改變,為什麼效果那麼快?很顯然有禁用成分或是成分超標。所以如果準備嘗試德國護膚品,一定要做好耐心使用的準備,切忌用了兩三天就放棄。另外,由於德國的氣候屬於大陸性氣候地區較乾燥,所以部分德國護膚品的使用感相對來說可能會令人感覺比較厚重,建議使用的時候根據自己需要調整用量用法和產品搭配。新的一代的你注重環保及健康,明白有害物容易透過皮膚進入身體,可以從選擇天然護膚品入手,慢慢改善生活質素。

 

  1. 檢測嚴謹

在歐盟有一個《歐盟化妝品法規》,這個法規全世界有很多國家都效仿它的,包括日本這些國家也是效仿《歐盟化妝品法規》,而且《歐盟化妝品法規》是目前世界上認為最全也可以說是最嚴的一個標準。整個歐洲的化妝品生產公司都要向歐盟化妝品協會等政府部門提供相關數據以供檢測,如果檢測的數據不合格,將不被允許進入市場銷售。所以在市場上的護膚品一定是已經通過安全檢測。但大多德國品牌不會就此擺休,他們會爭取更高的質量級別標誌。

德國政府為確保護膚品的高質量,監管部門專門設立了Oeko-TestStiftung Warentest等檢測機構。檢測機構靠出版雜誌和書籍盈利,與護膚品牌沒有利益關係,不會出現品牌花錢就能個好的測評結果的現象。

通用的質量級別標誌為:

gut(好)”,“sehr gut(非常好)”,被評為sehr gut的產品都過五關斬六將地接受了很多嚴格的測試和實驗才能上榜。

當地人通常購買產品都不認品牌只認sehr gut標誌,可以說sehr gut標誌就是他們的信心證。

 

  1. 美白產品不多

歐洲人特別喜歡曬太陽,雖然歐洲特別是北歐的夏天氣溫並不高,但是因為空氣中污染少,大氣透明度高,所以紫外線很強烈。北歐人皮膚色較淺的容易受陽光紫外線的氧化而老化,皮膚更容易乾燥、對營養成分的需求更高。所以白人比亞洲人老化速度更快而有皺紋和斑點,因此德國護膚品強調對肌膚的保護作用。抗衰老產品是這邊的主流,產品種類比較多,而且功效比亞洲各國更好更安全。美白產品裏面的化學物和重金屬腐蝕了你表面的皮膚,使表皮脫落,內層的皮當然很亮很白了,長期下去你的皮膚會越來越薄,越來越敏感,一停用皮膚反而會比以前更差,總有一天會崩潰會出狀況。如果做好防曬及保濕、提供足夠營養,皮膚會經身新陳代謝自然變回原來膚色,不必使用美白產品的。

按此了解更多德國護膚品


分享



← Older Post Newer Post →


Leave a comment

Please note, comments must be approved before they are published.